Skip to main content

日本孩子赢在起跑线上

· 17 min read
曹长青

如果简体有乱码,请在这里看繁体版(BIG5)

曹长青 ∶ 日本孩子赢在起跑线上

前三篇专栏,我写的都是日本与美国比较,强调日本的独特性,那种由日本传统文化所塑造的国民性。在这个塑造过程中,教育至关重要。而这一点,尤其和当今的美国有很大不同。

美国左派风潮非一日之寒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左派势力基本控制了美国的教育,从孩子阶段就灌输左倾意识形态,培养(毒化)出一批批的“美式红卫兵”、左疯继承人。最近美国左派民主党在国会提出“选举改革法”,其中就有把投票年龄降至 16 岁,因年龄越小,越容易被洗脑、被欺骗,从而成为左派票源和力量。美国甚至在幼儿园阶段就对孩子传播“变性”是“自由选择”这种荒谬教育,甚至要改变男、女的代名词“他、她”等。

美国的保守派当然知道争夺孩子教育的重要性,但他们很难战胜左派,因有三大劣势 ∶ 第一,即使父母在家里用传统价值教育孩子,而外部左派掌控的教育界、新闻界、影视界等,人数成千上万。两个父母对付百万左派,数量上不成比例。第二,孩子在家除睡觉外,仅早晚与父母在一起,白天基本都在学校和课外活动,被左派老师引导(老师多数左倾,美国教师工会是最左的团体之一);所以在影响孩子的时间上,父母又是弱势。第三,左媒无所不在 ∶ 除学校外,机场、旅馆、商场等几乎所有面向公众的电视,都是播放严重左倾的 CNN 等,话语权被左派以绝对压倒多数占据。所以,仅在人数、时间、媒体这三点上,家长处于很大的劣势中。保守派父母在家里对孩子的传统价值教育,很容易被外部左翼的汪洋大海淹没。更别提那些本身就是左派的父母,还有众多连左右派都分不清、也不懂的家长们,尤其是移民。这种现状下,左派俘虏孩子轻而易举。

日本父母最懂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

而日本在教育方面则走了一条确保传承传统的独特之路。中国当今有句很火的流行语,叫做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”。意思不错,要孩子小时候打好基础,让人生的“赛跑”从起点就有赢的条件。但中国人追求的赢,基本限于“技能”的赢,而不是品德、教养和正向的人生观。而且中国人溺爱孩子(一胎化恶果),相互攀比(谁更有钱有势),加上所谓爱国主义教育(其实是爱共产党、爱独裁领袖)的政治毒化,事实上,中国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已“输”了。

真正从起跑线就开始“赢”的是日本孩子。他们首先赢在做人的品德和教养上;那是一种没有意识形态的、人类古往今来认可的传统价值下的品德和教养。这种赢,源于日本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。

人们常说孩子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,强调三岁之前得到的教育和薰陶之重要。而这个阶段的教育只能来自父母。在日本,很多女性生育时都辞职,回家当全职妈妈,以求最大限度对孩子“三岁”期间的哺育和教育。在越来越竞争激烈的社会,辞去工作要很大的决心。少了一份薪金收入的同时又增加一个婴儿,经济负担顿然加重。但日本父母认为,钱“丢”了,将来可以挣回来,而孩子这三岁期间的教育没能跟上来、“三岁看大”这决定性的年龄段没打好地基,将来孩子长大出了问题,那就多少钱也“买”不回来了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日本父母是世界上最有“数学”头脑、最有“高瞻远瞩”眼光、最懂价值投资的。

日本教育学家认为,孩子三岁之内更多时间和母亲在一起,会更有安全感;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哺育和教育,以后会更少反叛心理和人格。心理调查显示,那些小时候没得到充分母爱的孩子,更容易产生反社会人格,更易暴烈暴戾,甚至成为犯罪分子。有位中国母亲曾就中日孩子教育问题在网上评论说,“我认识的很多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从小都不是父母带大的。”

日本孩子在三岁内就被父母教育礼貌、感恩等等,甚至从小就被薰陶日语独有的“敬语、自谦语”等也加强了那种礼仪文化。孩子在吃饭前后,都被教育要感恩,而且从小就被要求中国俗语说的“站有站样,坐有坐样”,自律、规矩。而不是像美国人那样让孩子所谓自由发展,结果很多情况下纵容了各种恶习。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,不懂事,如果随孩子自己决定,就等于在一张白纸上随便涂鸦,那麽涂得一塌糊涂、一片狼藉就不奇怪了。日本人把好了三岁内孩子的第一关,就为其奠定了一生至关重要的人品地基。

孩子三岁后,可送保育院,那里的教育和日本父母的家教基本一致,仍然继续礼仪、礼貌、诚信、感恩等,但多了合作、团队精神、关心和照顾他人感受等教育。然后是幼儿园,进一步强化上述的品德教育。从小学阶段开始,孩子则被教育的,更多是独立、自立、自强等今后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素质。建立在幼年培养的礼貌、感恩、关爱他人这块地基上的自立自强,和自私自利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。

“日本学校的午饭”味香全球

日本小学生上学,学校禁止父母开车接送,除非有特殊状况,还要事先向校方申请。六、七岁孩子背著大书包独自去学校,全日本如此。媒体曾拍到日本皇室的小公主也是自己背著书包独自去学校。而中国孩子们却在攀比谁的父母接送他们上学的车更高级。

孩子独自去上学,路上出事怎麽办?日本在这方面有精心设计 ∶1,开学前,家长被学校安排熟悉孩子的上学路线,走哪条路都有严格规定,以减少出事或交通意外可能。2,孩子要按路线上学,放学回家路上不许去商店或其它任何地方,必须直接到家,脱掉校服后才可自由活动。3,如有情况,孩子书包上有报警按钮。4,有市民和商家组成的“110 自愿援助孩子队”,孩子上学路上,沿途都有 110 可支援。仅大阪,就有 14 万商家和住户参加这种 110 计划。整个日本社会形成一个巨大绵密的保护孩子网。所以小学生独自去学校在安全的前提下,培养了自立、自强、自律的心理素质。

日本小学的午饭也是训练孩子自立、自强的重要环节。按规定,校长和老师要和孩子一起吃饭,吃同样饭菜,而且校长要“先吃”,以防食物有毒。饭盒是孩子们自己搬来,饭前孩子们要感谢厨师,感谢老师和校长。饭菜不管是否喜欢,都要吃掉,绝不可浪费。饭后孩子们把食品盒拆开、按垃圾分类,然后清洗碗筷、刷牙(日本孩子书包里都有牙具),然后集体清理饭桌和地板等。再相互致谢、致敬,整个午饭才结束。这样日复一日地重复,就使日本孩子养成了一种习惯 ∶ 尊敬、礼貌、尊师、勤劳、团队精神等。澳洲记者曾采访并录制了 8 分钟的“日本学校的午饭”(https://youtu.be/hL5mKE4e4uU ),观看人次 3300 万。中国人看过直呼 ∶“他们在培养公民,我们在培养公主!”

“不要给别人添麻烦”的文化更高级

日本孩子不仅从小被教育礼仪、规矩、自律、诚信、感恩等,还被教导“不要给别人添麻烦”,这不仅是一种行为规范,更是全民性的道德修养,是日本不同于全世界任何其它国家、最有特色的文化传统。在公众场所,日本孩子都是静静的,不大声喧哗,更不哭闹,也不乱跑,因为早被父母教育“不要给别人添麻烦”。孩子如果忘了,父母会立刻提醒,告诉这会给他人“添麻烦”,同时向周围的人说“对不起”。日本有一亿多人口,“对不起”这句话恐怕每天得被说几十亿遍,成为日本被公认是全球最礼貌国家的一个符号!

英国《金融时报》驻东京记者皮林(David Pilling)写了本《日本 ∶ 生存的艺术》,其中说,“日本人在做每一件事时都执迷于准时性、礼貌性、整洁性,以及绝对的严肃性,让我感到惊诧。”日本人经过婴儿、童年、少年等奠定人生基础的礼貌、礼仪、感恩、守时、敬业、诚信、荣誉、耻辱感等等教育后,他们看事情的角度就和美国人、英国人,尤其是西方左派不同了。例如东京御茶水大学数学教授、散文家藤原正彦 2005 年出版的《国家的品格》(畅销 200 万册)就非常强调日本的传统文化价值。他说在英国做研究时,看到一位知名的剑桥教授竟然用裂口的杯子稀哩呼噜喝茶,感到惊愕。而在日本,教授身份的人不可能用裂口杯,更不会发出“呼噜呼噜”的喝茶声。这种不顾身份的行为,连日本小孩都做不出来。他说“日本有茶席,我们把每件事都变成艺术。”固然有些苛刻,但反映一种对规矩的要求。

日本犯罪率是美国二百分之一

藤原教授可能少见多怪,如果他看到堂堂美国总统奥巴马竟在白宫把两条腿翘在办公桌上,仰倒在沙发椅里听下属汇报工作,可能会惊愕掉下巴。但这种毫无规矩和自律的举止,现已成为美国左派的时髦。在名牌大学,就有穿短裤、露腿毛的教授给学生授课。

有人观察到,在国际谈判中,西装革履的代表团一定来自日本。他们认为,穿得正规整洁是对他人的尊重。像日本女性,出门都要打扮、穿著整洁漂亮,主要不是秀自己,而是尊重他人。三十多年前我第一次去日本就对这点感受强烈,对朋友说,怎麽街上的日本女性好像都是要去参加婚礼?她们不仅穿得赏心悦目,而且举止典雅。这和当今那些不知羞耻、到处跳丑陋广场舞的中国大妈们形成两极!

日本孩子获得的独特品德教育,传承了日本独有的传统和文化,成就了当今这个不仅繁荣,更是全球最文明国家的日本!中国的经济总额近年超过了日本,但中国人口是日本的 10 倍。日本是世界第三大经济体,是英国和法国经济的总和。别说跟腐败专制的中国比,即使和欧美比,日本在治安、服务等方面都超过他们。日本人口是澳洲的五倍,但犯罪率是澳洲五分之一,是美国的二百分之一!这与日本人从幼年起的哺育和教育方式一定有直接关系。“三岁看大、七岁看老”。

——原载台湾《看》杂志 2021 年 11 月号

2021-11-12

http://www.caochangqing.com (转载请指明出处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