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main content

2 posts tagged with "hello"

View All Tags

· 18 min read
曹长青

胡适当年提出中国要“全盘西化”,遭旧势力围攻,最后他妥协改为“充分世界化”。胡适用“全盘”这种绝对化的词句,其实是“取法乎上得其中”;高喊要去天边,能走到半空就超级好了。但“充分世界化”就有问题了,“西方”这个概念有清晰的界限,指西方民主国家和西方文明。而“世界”涵盖所有国家,难道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国不是世界的一部分?充分世界化包括充分中国化,不仅等于没说,也毫无意义 ∶ 世界五花八门,文明的和野蛮的,学谁?但这是胡适当时在旧势力围攻下的无奈之举,情有可原。

如果今天胡适仍在,再提“全盘西化”也有严重问题,因西方已变质。2006 年我曾撰文“两个西方,你选择哪个?”西方有针锋相对的左、右派分野,代表两种不同的价值,你要学哪个?怎麽能全盘?

胡适对这个问题也无法回答,因他对西方左右派问题不清楚,他的全部文章都没涉及过这个议题。一般来说,只要不清楚,就自然偏左。胡适在纽约哥大读博士时的老师杜威就是个左派。

在博文中使用 `

· 17 min read
曹长青

如果简体有乱码,请在这里看繁体版(BIG5)

曹长青 ∶ 日本孩子赢在起跑线上

前三篇专栏,我写的都是日本与美国比较,强调日本的独特性,那种由日本传统文化所塑造的国民性。在这个塑造过程中,教育至关重要。而这一点,尤其和当今的美国有很大不同。

美国左派风潮非一日之寒,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左派势力基本控制了美国的教育,从孩子阶段就灌输左倾意识形态,培养(毒化)出一批批的“美式红卫兵”、左疯继承人。最近美国左派民主党在国会提出“选举改革法”,其中就有把投票年龄降至 16 岁,因年龄越小,越容易被洗脑、被欺骗,从而成为左派票源和力量。美国甚至在幼儿园阶段就对孩子传播“变性”是“自由选择”这种荒谬教育,甚至要改变男、女的代名词“他、她”等。

美国的保守派当然知道争夺孩子教育的重要性,但他们很难战胜左派,因有三大劣势 ∶ 第一,即使父母在家里用传统价值教育孩子,而外部左派掌控的教育界、新闻界、影视界等,人数成千上万。两个父母对付百万左派,数量上不成比例。第二,孩子在家除睡觉外,仅早晚与父母在一起,白天基本都在学校和课外活动,被左派老师引导(老师多数左倾,美国教师工会是最左的团体之一);所以在影响孩子的时间上,父母又是弱势。第三,左媒无所不在 ∶ 除学校外,机场、旅馆、商场等几乎所有面向公众的电视,都是播放严重左倾的 CNN 等,话语权被左派以绝对压倒多数占据。所以,仅在人数、时间、媒体这三点上,家长处于很大的劣势中。保守派父母在家里对孩子的传统价值教育,很容易被外部左翼的汪洋大海淹没。更别提那些本身就是左派的父母,还有众多连左右派都分不清、也不懂的家长们,尤其是移民。这种现状下,左派俘虏孩子轻而易举。

日本父母最懂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

而日本在教育方面则走了一条确保传承传统的独特之路。中国当今有句很火的流行语,叫做“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”。意思不错,要孩子小时候打好基础,让人生的“赛跑”从起点就有赢的条件。但中国人追求的赢,基本限于“技能”的赢,而不是品德、教养和正向的人生观。而且中国人溺爱孩子(一胎化恶果),相互攀比(谁更有钱有势),加上所谓爱国主义教育(其实是爱共产党、爱独裁领袖)的政治毒化,事实上,中国孩子在起跑线上就已“输”了。

真正从起跑线就开始“赢”的是日本孩子。他们首先赢在做人的品德和教养上;那是一种没有意识形态的、人类古往今来认可的传统价值下的品德和教养。这种赢,源于日本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。

人们常说孩子“三岁看大,七岁看老”,强调三岁之前得到的教育和薰陶之重要。而这个阶段的教育只能来自父母。在日本,很多女性生育时都辞职,回家当全职妈妈,以求最大限度对孩子“三岁”期间的哺育和教育。在越来越竞争激烈的社会,辞去工作要很大的决心。少了一份薪金收入的同时又增加一个婴儿,经济负担顿然加重。但日本父母认为,钱“丢”了,将来可以挣回来,而孩子这三岁期间的教育没能跟上来、“三岁看大”这决定性的年龄段没打好地基,将来孩子长大出了问题,那就多少钱也“买”不回来了。从这个意义上说,日本父母是世界上最有“数学”头脑、最有“高瞻远瞩”眼光、最懂价值投资的。

日本教育学家认为,孩子三岁之内更多时间和母亲在一起,会更有安全感;得到母亲无微不至的哺育和教育,以后会更少反叛心理和人格。心理调查显示,那些小时候没得到充分母爱的孩子,更容易产生反社会人格,更易暴烈暴戾,甚至成为犯罪分子。有位中国母亲曾就中日孩子教育问题在网上评论说,“我认识的很多青春期叛逆的孩子从小都不是父母带大的。”

日本孩子在三岁内就被父母教育礼貌、感恩等等,甚至从小就被薰陶日语独有的“敬语、自谦语”等也加强了那种礼仪文化。孩子在吃饭前后,都被教育要感恩,而且从小就被要求中国俗语说的“站有站样,坐有坐样”,自律、规矩。而不是像美国人那样让孩子所谓自由发展,结果很多情况下纵容了各种恶习。孩子生下来是一张白纸,不懂事,如果随孩子自己决定,就等于在一张白纸上随便涂鸦,那麽涂得一塌糊涂、一片狼藉就不奇怪了。日本人把好了三岁内孩子的第一关,就为其奠定了一生至关重要的人品地基。

孩子三岁后,可送保育院,那里的教育和日本父母的家教基本一致,仍然继续礼仪、礼貌、诚信、感恩等,但多了合作、团队精神、关心和照顾他人感受等教育。然后是幼儿园,进一步强化上述的品德教育。从小学阶段开始,孩子则被教育的,更多是独立、自立、自强等今后在社会上生存的基本素质。建立在幼年培养的礼貌、感恩、关爱他人这块地基上的自立自强,和自私自利则是两股道上跑的车。

“日本学校的午饭”味香全球

日本小学生上学,学校禁止父母开车接送,除非有特殊状况,还要事先向校方申请。六、七岁孩子背著大书包独自去学校,全日本如此。媒体曾拍到日本皇室的小公主也是自己背著书包独自去学校。而中国孩子们却在攀比谁的父母接送他们上学的车更高级。